父母该如何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?试试这一法则

摘 要

  三岁的果果躺在房间的地板上发脾气,他不时的用小眼睛看看屋外,只要听到有人靠近的脚步声,哭声马上就会翻倍。 起初妈妈并没有搭理他,只是不停的从他房间门口经过,这似乎让

三岁的果果躺在房间的地板上发脾气,他不时的用小眼睛看看屋外,只要听到有人靠近的脚步声,哭声马上就会翻倍。

起初妈妈并没有搭理他,只是不停的从他房间门口经过,这似乎让果果非常不满,他不由得又放大了哭声,这次终于引起了妈妈的注意。

看到妈妈,果果撒娇的告诉妈妈新买的积木不听话,总是在最后时刻出问题,导致他的皇宫就是完成不了。

他说自己试了好多次,可都是一个结果,那就是积木倒塌,作品失败。妈妈听后有些不以为然,告诉果果搭不好就算了,家里还有那么多玩具,不如玩小汽车。

果果看了看妈妈,又看了看积木,反而哭的更厉害了。妈妈真的不太明白,只是一个积木玩具,孩子却为了它足足哭了半个小时。

因为这在妈妈看来,完全就是一件芝麻大的小事。难道孩子的情绪真的是六月天,阴晴不定?其实很多时候只是因为父母不够了解孩子。

01孩子为什么会产生不良情绪?

1、孩子的大脑是原始脑

孩子在出生后,大脑一直处于不断发育状态,在他们年龄还小的时候,大脑基本上都是原始脑,也就是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思考问题。

他们开心就会笑,难过就会哭,所以在大人看起来孩子的情绪是难以掌握的,其实连孩子自己都无法控制他们的情绪,因为在他们的大脑中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。

2、需求没有被真正了解

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需求,孩子也是如此,只是因为表达能力有限。

他们有时未必能准确的向父母传达自己内心的情绪,呈现在表面的往往只是一些哭闹等发脾气行为。

而父母很多时候只看到孩子情绪的表面现象,却无法透过现象看到孩子不开心的真正原因,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情绪的失控。

02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,父母的错误处理方式有哪些?

1)、威胁

孩子哭闹时,父母的情绪也会有所波动,当他们尝试安慰孩子无效时,就会采用一些比较极端的方法去对待孩子。

如果孩子的年龄比较小,父母便会直接吓唬他们,告诉孩子如果再哭就不要他们。

这招往往屡试不爽,但是在孩子瞬间停止哭闹的背后,却是以他们安全感丧失,性格受到伤害为代价。

2)、交换

有些父母一看到孩子有情绪,便会立刻向孩子妥协,用孩子平时想做的事情作为交换,比如给孩子买喜欢的玩具,给孩子看想看的动画片,或者是带孩子出去玩。

这会让孩子的情绪瞬间好转,但是在得到他们想要的一切之后,孩子之前的负面情绪又会出现,所以这根本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。

3)、冷处理

当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时,有的家长会选择视而不见。

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去哄孩子,反而会让孩子认为这是自己妥协的一种方式,会导致孩子以后变本加厉的做出一些不良行为,甚至以此作为要挟父母的手段。

虽然这种让孩子自己平复心情的办法有时确实有效,但长此以往必然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伤害。

03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不良情绪呢?

学会运用123法则

一个提醒相信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经历,当看到孩子哭闹发脾气时,自己的情绪也会变得烦躁,随着孩子哭闹声不断,父母的情绪会越来越失控,甚至会做出伤害孩子的行为。

这是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醒自己控制情绪,这其实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大的区别。

孩子因为年龄原因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,但是父母作为家长必须要让自己的情绪尽量保持在一个平稳的状态。

否则不仅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,反而会导致孩子问题越来越多,对他们的成长不利。

两个方向我们经常会说孩子的成长其实就是父母的成长,因为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,父母也能学到很多。

当孩子的情绪出现问题,父母不仅要关注孩子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,引导他们找出解决不良情绪的办法。

更是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,不要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反作用于孩子。

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,当自己在生活工作上不顺心时,如果看到孩子有点哭闹,便会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,把孩子作为出气筒。

这无疑会让孩子受到伤害,导致负面情绪累积得越来越多。

三个步骤

认可孩子的情绪父母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,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孩子。

当孩子想要多吃一颗糖,多看一集电视时,很多父母都会严厉拒绝,觉得这样会对孩子的牙齿不好,影响孩子的视力。

但是父母有没有想过,自己有时也会为了多玩一会手机而牺牲宝贵的睡眠呢?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,学会换位思考,才会让孩子有被尊重感。

允许孩子的情绪即便是非常有自控力的成人,也会在某个瞬间想要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,也会有无法控制情绪的时候出现。

所以父母要允许孩子表达出他们的不良情绪,而不是想方设法去制止孩子情绪的宣泄。

在尊重孩子情绪的基础上,学会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,要让孩子知道有情绪是正常的,不需要刻意去回避。

引导孩子解决情绪父母不仅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,允许孩子情绪释放,更是要教会孩子如何去解决情绪。

如果孩子真的想要吃糖,父母可以用其他健康的零食代替,当然也可以给孩子看一些有关龋齿的小视频,让他们知道吃糖的危害性。

如果孩子想看电视,父母可以告诉他们睡眠更重要,只有保证充足的睡眠,才能有更大的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,当然也包括看电视。

正确对待孩子的情绪,同时也要掌控好自己的情绪,这会让孩子成长的更开心,也会让自己越来越合格。

陪伴孩子一起成长,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大的礼物,会让孩子越来越好。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